网摘资料二: 3iEcLhe"4
闽侯县青口镇大义村历史悠久,唐广明元年(880年)的“广明之乱”,陈氏始祖陈檄相随闽王王审知兄王潮从河南光州固始征战入闽,由福州迁落蔡庄山,繁衍生息。大义村钟灵毓秀,荣绣陈氏先祖励精图志,用勤劳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厚重的文化。 _Wb-&6{
4
|5ekwk
Mc6Cte]3|
该村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隆庆二年(1568年)的147年间,翻开陈家族谱,一门四世,先后涌现九位进士,官居四品以上。身着紫袍,腰束金带,人称荣绣陈氏“九条金带”,其中,八位分别任都御史、监察御史等职,一时轰动全国,被誉为“四世九登黄甲,一门八授豸冠”。 P7y[9|^
Iwn@%?7
(x$k\H
九位历史名人,幼遵庭训,敬老尊贤,励志苦读,奋发图强,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忠于职守,德才兼备,演绎成孝义文化、励志文化、清廉文化、德政文化。 !s)$_tG
4GHIRH
C%[
(I~,&aBr
陈叔刚(1394—1440),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四川道监察御史,翰林侍读,孝敬父母。宣德五年(1430年),母亲病逝,他辞官返乡,在墓旁搭盖草屋守孝三年。陈叔刚善待、关心弟妹及乡邻孤寡,为人诚实忠厚,“乐与正人交”。长乐宦友遭朝廷无辜降罪入狱,他挺身料理善后。 Yu1xJgl
)sS<%Xf
\AK|~:\]
陈叔绍(1406—1458),明正统十年(1445年)进士,历任广西道监察御史、湖广按察司副使,为官廉政,不怵权贵,淡泊名利。他持之以恒,专心攻读经史,三年伏案“万卷楼”,让家人移去登梯不下楼,“吊篮送食”。母亲病重,日夜艰辛守候家母身边,为明辨病情施治,尝母便味道,判断母病症,确定处方。为官两袖清风,卒时“囊中无余赀”,下葬的钱由同僚凑齐。 Y]gt86
Jc%>=`f
G+g`=7
陈炜(1430—1484),明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历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江西、浙江布政使,在任上敢言、仗义,惩处一批邪恶权贵,秉公断案,为官执法不苟,巡抚因受灾歉收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郡时,下令开仓发粮赈济灾民。成化二十年(1484年),陈炜在江西丰城,亲临抗洪一线,与民众团结一心,奋力抢险救灾。因劳累过度,以身殉职。 ;Ok11wOw
mifYk>J^9
1k/l7&n"
陈烓(1449—1527),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探花),授潮州府推官,南京御史,断案如神,昭雪冤假案无数。任广西佥宪职时,为民请命,关注民生,造福百姓,史称“贤臣”。陈烓教子有方,三个男儿都成为国家贤能之人。 UU
,)z
y?unI~4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