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里仁为美,居不处仁,焉得知?”说的是人在选择住所的时候,应当考虑邻里的素质,如陶渊明结庐归隐之地,就有二三素心人,可以“奇文共赏析”,这在风水上属于人文环境。而此外尚有自然环境,如火车站居住则容易神魂不宁,而附近有高压电线塔则罹患白血病的几率较大等,这些属于自然(物质)环境。人无时无刻不在同周围的环境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都是指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周易》先王垂拱而正南面以听政,所以朝南者,寓有“向明而治”的意思,这在风水上即是“向”的选择。故知居住风水与我们的健康、性格、祸福其实有着很大的关系。 r [4tPk
sE:M@`2L
近来学界关于风水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却很少有人谈及其与道教的关系,而据笔者看来,在风水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道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M?,Q"
^>jwh
t5y;CxL
BI3@|,._N
一、天师道的鬼神镇宅观 y~q8pH1
2w["aVr
=
<eQj`HL
iV&6nh(
《道藏》收录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保留了早期天师道对于住宅吉凶的认识,后世风水流派繁多、法术滋繁,都可以追溯于此经。《正一法文经章官品·卷一·主利宅舍》云“安气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安丹宫,主隐治宅中鬼气逆乱,分别功赏令神还。令道明太玄君一人官将一百二十人,治密室,主民宅不可居,主利收诸殃煞妖怪。”“青龙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匮室,主万民虚耗,不宜六畜,主利宅舍。”《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尚有“收土公”、“收葬送冢墓鬼”、“主冢墓”、“主井灶鬼”、“主徙宅舍”、“利居宅”、各条,都与保镇宅舍(包括阴宅)有关。足见在天师道的观念中,鬼神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这点也在其住宅风水理论中有所体现。 )n2 re?S
XZ^^%*ew
后世道教将之理论化,认为鬼神也是气,气就受形的影响,于是建立起住宅的形气神和人的精气神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住宅影响于人,人而影响于宅才成为可能。如果忽略了这点,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其镇宅科仪的意蕴。而道教神气形一元的观念,就是其斋醮所以灵验的理论基础,也是道教风水的一大特点。 D|e
uX7b
,Wk?I%>
nm6h%}xND<
5*Y^\N
二、阴宅风水和儒道之关系 -Z 4e.ay5
{]:7bV#JP
c(!6^qk]!`
DNr@u/>vB
《太平经·葬宅诀第七十六》中云“葬者,本先人之丘陵居处,名为初置根种。宅,地也,魂神复当得还,养其子孙,善地则魂神还养也,恶地则魂神还为害也。”认为祖先陵寝的风水对于后人祸福存在联系,故而讲究要“择地而葬”。但是这个择地乃是要择生气之地。其择地方法即是“欲知地效,投小微贱种于地,而后生日兴大善者,大生地也;置大善种于地,而后生日恶者,是逆地也。日衰少者,是消地也。”即通过在此地试种的作物,来判断其地之吉凶,是否得天地生旺之气。从而推断其对居住者和子孙后代的影响。这其实开后代风水理论之先声,是明确提出择地和对某地风水划分的典籍。 wE? 'Cl
sg$rzT-S4
殷弘基先生和于希贤教授认为风水起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先民的窑洞选址,这或许能解释一些问题。但是阴宅风水呢?我认为阴宅风水和古代儒家事亲的孝道思想有关,孟子批判墨家之薄葬,《孟子·滕文公上》云“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蝼蛄啜之。其颡有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垒栎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也,亦必有道矣。”孟子所说的孝子掩其亲之“道”,既是反对薄葬而言,要厚葬其亲。厚葬的厚是礼遇隆厚之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求棺椁之精严,二者即是要选择好的风水。 GBRa.;Kk
_#r+ !e
清代魏源的《地理纲目序》更是佐证了上一观点,其文云“《易》曰‘俯以察地理’,《记》曰‘毋绝地之脉’,地理即地脉也。丘原高下向背,人人可察而知也;土色之枯润、燥湿、坚散,人人可察而知也。而又瘗帛窖粟以验之,卜筮梦寐以符之,心诚求之不中不远,故吉地之得可必于仁人孝子之心,而不藉乎葬师术士之说也。”故知阴宅风水和儒家事亲尽孝的伦理道德有密切的关系。 1JztFix
Q36qIq_0e
道教进一步发展其理论,认为先人葬地风水的好坏关乎后人之祸福,以鬼神设教的方法,来引导世人重视其先人遗蜕。可以说阴宅风水理论,渊源于儒家,而实形成于道教。魏晋时期著名地师郭璞,是好道求仙之人,但同样也是一个恪守儒家伦理的人。 .(^ ,z&
y#U+c*LB
thifRd$4
G LIi6
三、道教修炼的选址对风水的推动 +VO-oFE |
n[G &ksQI
\l9qt5rS
L*&p!
古代道士为访求仙药、寻求明师,有时候需要深入崇山峻岭之中,一住就是三五个月,或为了合药炼丹,甚至要经年乃成。而山中多险峻,有虎豹豺狼、瘴气虫蛇之类,还有许多不可知的危险,道士在和险难的自然环境的交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抵御(避免)危难的方术。以《抱朴子·登涉篇》记载详细,而其中关于山中居所择地经验和镇宅方术,对于后世风水有深远的影响,其中风水中不少方术禁忌即来源于此。 (NF~Ck$#q
wVEm:/;z&
《抱朴子·登涉》云“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其中对善神的敬畏,和天师道的泛神论是一致的。是故道士入山之第一点,即是要“择吉日”。“凡人入山,皆当先斋洁七日,不经污秽,带升山符出门,作周身三五法。”“立七十二精镇符,以制百邪之章,及朱官印包元十二印,封所在之四方,亦百邪不敢近也。”“道士常带天水符、及上黄竹使符、老子左契及守真一三部将军者,鬼不敢近人也。”其中对于鬼神的敬畏、符箓的广泛运用,不得不说其受天师道影响深远。盖东汉末年,天师道随曹操北迁,从而走出蜀中而流传全国。道教认为大小山水都有神明,地方有土地神,故欲开工动土,必须择吉日醮告神明。若道士者,欲山中鬼魅,还应当有震慑之法,这些即是后世镇宅术的滥觞。 (oEC6F
S7/eS)SQR
《登涉篇》中载有“入山符”五道,“以丹书桃板上,大书其文字,令弥满板上,以著门户上,及四方四隅,及所道侧要处,去所住处五十步内,辟山精鬼魅。户内梁柱,皆可施安。凡人居山林,及暂入山,皆可用。”抱朴子中以符箓镇宅的方法,后代一直有延续,而泰山石敢当、貔貅、麒麟、狮子、葫芦、八卦镜等风水用品,若追溯其渊源也当于此求之也,故不可不知。 IOqwCD[
Qa-K$dm%
《净明宗教录·卷九·净明法藏图·选址》云 “修真之士,卜宅为先。在道院云集之处,号选仙场。尤其最先者也,首选行气,得亥艮为贵;次取朝迎,向巽巳为良。或起或伏,四顾有情,前有朝拜,旁有辅佐,种种形势,或有不全。又当取其有余不足之间,以人事消息之,至于奇行大局,上合天星,非人力选择而得,唯有德者自居之。”《净明法藏图》是净明派内丹修炼的典籍,而此经认为道士欲修炼内丹者,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筑庐炼丹之所。所谓“以人事消息之”即是若风水不是很理想的话,还当通过人为的方式来调整。并且此文还提出了风水和居住者道德关系,认为好的风水,非人力选择而得,唯有德者居之的说法,从而把道德放在风水之前,而否定了风水万能的观点,民间有语云“福人居福地”即是此意。而这又属于风水学的伦理规范的范围,如果风水仅仅是一门方术,而缺乏对天命的敬畏的话,就会流于弊端,而神道设教的道教对于风水师的道德规范无疑是有作用的。 [_1G@S6Ex
hw=
Ft4L
学界多认为风水之术,起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洞穴选址,而后来将风水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者,道教之功,实不可没也。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福地多为风水宝地,此处云烟缭绕,生气聚集,乃神仙之都会,十分有利于修真之士。《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认为章醮若能在洞天福地举行,其感格之效尤其明显。“洞天福地,储二五之精灵以成象,蕴神仙之道德以立名。气数相感,天理人数,实相通也。”道教通过天文星相知识,将中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对应天上之星宿,而通过星辰的运度,推断某地的吉凶。其宇宙观,星宿运行、五行旺衰、九气流行等思想,符箓镜剑等法器,对于风水布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洞天福地则是道教理想风水的标本。 ,N!o
w8U&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