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赖以发迹的风水谜底就在龙首山西垂陵园,200多位秦始皇的祖先埋葬于此。——桐源居士
$%B5$+ Ny]lvgu9X rj}(muM,R 《风水在中国西垂陵园》节选
Mg+4huT Trpgx 垂柳形结作的龙首山,先后向东南、向南伸出两条山腿,作青龙、白虎。秦公大墓以龙首山青龙砂为中心,按一定间距集中营筑在龙肚子至龙头约2平方公里的山凹东面。
WBa /IM
xwi!:PAf,o ,|A{!j` 秦公墓分布图(摄于西垂陵园陈列室) J, r Xx: ("b*? : B 风水上的划分并不复杂。
whw{dfE _nP)uU$ 三座大墓:1号为府库,位在龙首山顶东北角;2、3号为秦公墓,位在龙首山青龙砂北侧。
s_TD4~
$ z1#oWf{* 随山势起伏,1号墓位置最高,2、3号墓则低其百米。位在龙肚子上的2、3号大墓,龙首山伸出的两条山腿居其右,为白虎砂开二指,一指尽头处起圆阜,状如玉玺;另一指南下截击西汉水,形似牙刀。
sSNCosb
C[R`Ml 大墓本身无青龙砂,需要祖山补足,靠朱圉山龙脉南下向西汉水发出的余脉稍护。西汉水正面来朝。朱圉山龙脉南下,向东转身尽结。
Ll?g.z" $:(z}sYQ7 奇怪的是,2、3号大墓居然没有鬼星。龙首山背后虽有玉印文星,但靠之不实,不为其所用。
@bE~@4mOu >C:If0S4X 风水术上,此为闪龙结作,无须鬼星证穴。 #.o0mguU mLQUcYfR 龙入首格之闪龙 Xh`" 2!BsEvB( 《泄天机》论龙入首五格,徐氏嫌其欠详,《地理人子须知》增“闪”一格为六格,即:横、直、回、飞、潜、闪。宋风水大师蔡元定祖地、当代名人林彪祖地,即属此格(详见《地理人子须知》、《百年堪舆——将帅家国》)。
Nvhy3 !KAsvF,j
CPVmF$A- 图为《地理人子须知》关于“闪龙入首”的论述。 ,2,W^HJ
.ByU %iX/y 图为《玉髓真经》关于“龙闪穴”的论述。 Ep<YCSQy$i K0LbZMn,/ 桐源居士:龙闪穴作为堪舆实践中的特例,风水前辈言之甚详,但其理虽明,具体用之则全靠个人参悟,殊为难矣。 ]b> pI; ;c$@@l 龙闪穴后枕靠山 ?/)lnj)e{ *N`;I@Q"[ 龙闪穴无须鬼星证穴,但亦宜有后乐。后乐者,穴后枕靠之山也。
,b4g.CV - {0g#G
;KL9oV!<f 屏帐状靠山 v:?o3
S bK?MT]%}r 穴西,随永坪河一同南下,如屏帐般横亘的后山,起到了重要的护靠作用。
;HP#bx U[ bgu#P; 屏帐,长阔者是为使相。
RNvQ 6A.P6DW 《玉髓真经》曰:“串出主山如帐样,别驾升朝假守臣,若得帐长为使相。”
^:+Rg}]W^ 既长且阔的屏帐在后方出现,横障乾、兑两卦,宽逾千米,长达10多公里,作为龙首山的又一贵砂,证得2、3号大墓龙闪穴真切无疑。
-nOq \RYV !8o\.uyi 与风水相合,秦人也正是作为“使相”,因长途护驾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获得分封,展开波澜壮阔的秦国发展历程。 ZRPE-l_3: l!/!?^8|f
W\%q}q2? 图为《玉髓真经》关于“屏帐鬼”的论述。 JS PW>W" =D}4X1l 横枕屏帐的2、3号大墓,穴后坤、离两角起峰,穴处鞍部,藏风聚气,四应齐备,贵星翕集。
G@B*E%$9
RvR:e| 桐源居士同时指出:丙位玉釜,丁位华盖,白虎砂有抬头噬主之嫌,南下二指存反背无情之象,此为不足。
%Sul4: D# ? -CV
%l lAz2%s{6 秦墓正穴在哪里? loBtd%wY I=o'+>az 龙首山结作,审清判明并非易事。光凭考古情况轻下结论,会犯风水错误。
I
ld7}R I.-v?1>, 业已发掘出土的秦公墓葬,仅仅是西垂秦公陵园冰山之一角。800米距离上,安葬位置不同,风水环境、风水要素及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QE3ryD i_NJ -K 西垂秦公陵园的最佳位置,无疑在龙首山上。这是否意味着,正穴不在已发掘的2、3号大墓,而是另有地方?
?3Pazc]+| V!W1fb7V 同归东向,1号府库位在龙首山左下方。迄今为止,龙首山山顶正下方没有秦公墓发掘。
@ R UP$ puA|NT 无考古发掘,并非无穴。
Hxn<(gd
G _=?2 3 桐源居士推断:龙首山山顶下大约五、六十米的位置,正是龙首山正穴所在。 A*R n<{U y #69|G 请看下篇:神奇的龙闪穴-西垂陵园(下)
ZJ9x6|q M}u1qXa ▼
V8tghw 风水知识库 <&6u]uKrW \1]rlzXGUT 什么是龙闪穴? #3.\j"b -w\M-wc/$ 闪龙入首者,龙脉栖侧躲闪结穴也。山势直去,而脉则偷闪于侧以结穴。若泥于直步龙神,撞脉取穴,则误矣。
`On3/gU| =tn Tdp0F 吴景鸾云:只泥穿心直串云,不识真龙转身处。真龙闪巧转身多,岂惟直串为可据。俗师不识玄微诀,只向直穿寻。寻到山穷脉尽时,不论有穴并无穴。惟以撞脉顶来龙,下了误人贫与绝。 1TIlINlJ $HxS:3D%D 盖顶龙求穴,固是正理。但真龙奇巧处,有闪脉而融结者。
z,avQR& ^j [Ku 《玉峰宝传》云:“龙闪行踪穴不端,尽龙未必起峰峦,君须仔细推寻着,莫作虚窠便要安。”
qfa}3k8et ;$z7[+M 《玉髓真经》曰:“龙闪穴者,闪铄误人,使世俗罔觉真穴之所在,故曰龙闪。”
i+1Qf LJj=]_ 蔡元定发挥曰:“闪如小儿逃闪之状,杨踪即右,其实趋左,亦闪铄不定之义。然则龙闪之说,古亦有此话头,非子微拈出。此机不露,一言以蔽,此等怪穴皆造物之玄秘也。”
ld95[cTP ~GA8_B ▼
)d:K:YXt 桐源居士特别提示 4T%cTH:.9N F;-90w 龙行弯曲,非三点一线直线可求;点穴扦葬,亦非罗盘水法可以例解。
EavX8r !VFem~'d 龙入首六格,概括了龙脉结作的基本规律,是风水宝库的入门券,也是形法与理气的重大区别所在。弃形法峦头法则,泥方位理气之说,行图上作业之术,致世间风水不验者在在有之。
[ 此帖被风水一哥在2017-08-01 15:41重新编辑 ]